愛就是追尋與分離另一半的聯合 |
根據印度教 原人歌 (Purusha Sukta),普魯夏 (Purusha)
是最原始的神我原人,他既無渴望也沒擔憂,一切整全美好,沒有從事任何動作的動機與衝動。宇宙最偉大的三相神 (Trimurti) [創造神梵天
(Brahma)、毀滅再造神濕婆 (Shiva)、維護神毗濕奴 (Vishnu)]
中的梵天舉起手中神劍,把普魯夏一劈為二,如此,天地、光暗、生死、陰陽、男女就分離了。每位都渴望追尋與分離的另一半聯合,這就是愛的源頭。
印度哲人從遠古吠陀時期 (Vedic) 開始,一直到十五世紀奉愛瑜珈 (Bhakti Yoga),探討愛的發展,分為五階段。十九世紀把印度教宣揚到西方世界的大師辨喜 (Swami Vivekananda) 認為愛需要不停成長,否則就會死亡。愛成長的五階段是:
激情卡馬 (Kama): 五官情慾、性愛高潮。
親暱施靈 (Shringara):羅曼蒂克、心靈交流。
友情邁粹 (Maitri):興趣相投、分享交往。
仁慈卡如 (Karuna):善待眾生、恩慈接納。
奉愛巴蒂 (Bhakti):摯愛犧牲、奉獻全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